我小學的時候,雖然熱潮不若紅葉、巨人時期,但台灣少棒進軍威廉波特,得冠軍拿金牌,卻依然和國家榮譽和民族自信緊密連結著。
現在看起來很不可思議,不過就是小孩子打球而已,有必要這麼認真嗎?但那個時代的社會氛圍真的就是這樣。
我小四、小五的時候,台灣少棒連續兩年在遠東區預賽鎩羽而歸,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小五的時候,那一年遠東區預賽在台灣舉辦,最後決賽的時候,台灣少棒在滿場觀眾一面倒的加油聲中,還是輸給了韓國隊。
已經三十幾年前的事了,順道一提,當時那場比賽是由台視轉播,主播是前陣子剛過世的傅達仁先生。
第二年,也就是我小六的時候,台南公園國小出了個很厲害的投手,叫吳俊良,他在遠東區預賽中帶領球隊過關斬將,奪回了睽違兩年的代表權,緊接著在威廉波特的世界少棒賽中,他投出了120公里的速球,轟動世界。
決賽時,我清晨特別爬起來看轉播,美國隊的小朋友根本打不到吳俊良的球,整場比賽台灣一路壓著對手打,最後台灣贏得比賽,拿下了世界冠軍。
當拿下最後一個出局數時,是整場比賽的高潮,睽違兩年的賽事,還拿到了冠軍,再加上個人英雄式的表現,當捕手、隊友跑向投手丘向他祝賀時,大家期待的是一個振臂歡呼、欣喜若狂的吳俊良,沒想到他只是靦腆地笑了笑,跟捕手來個簡單的擁抱,然後低調優雅地繞場向觀眾致意。
賽後記者問他,為什麼表現的那麼低調,拿到冠軍不興奮嗎?
他回答,當然興奮啊!但他覺得自己不能太過火,因為他要考慮對方小朋友的感受。
這叫格調(Class)。
吳俊良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很傑出的投手,後來加入職棒,很可惜因為莫名的傷痛提前結束了球員生涯,但他一直是我非常欣賞的球員。
因為他有格調。
政治人物,最需要的,其實是這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