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2009年創業以前,在北部工作過幾年,其中有一個老闆,就是在跟我離職前,跟我說了一個下午「馮諼客孟嘗君」故事的那個,他曾跟我說過一句話:
「人要努力打破自己的慣性」。
他的意思是說,人的一生,總是按照一定的軌道在走,如果你不去改變它,那它就永遠是那個樣子了,而唯有努力的打破自己的慣性,那才有機會看到其他的可能性,達到更高的境界。
他的話,我懂,但當時的我,不知道如何打破自己的慣性,如果要更進一步地講,應該是說,其實我不知道為何要打破自己的慣性?
坊間有很多探討如何成功的書,也有很多「成功學」的課程(這個名詞在今天幾乎是帶有貶義了),我沒有上過成功學的課程,但關於探討成功的書我倒是看了不少,不過我看了半天,越看卻越是糊塗,這些書教了很多法則和技巧,但總是沒說清楚我最想知道的事情:到底什麼是成功?
擁有財富、金錢、名譽、成就算是成功嗎?對很多人來說是,但我這些年來,接觸過很多有聲名、有地位的人,他們過得並不快樂,也不真正覺得自己成功。
生活安康、家庭婚姻美滿幸福,這樣算是成功嗎?生活安康、家庭婚姻當然是非常好的事,但是跟一般人對成功的理解似乎又有很大的差距,甚至如果今天有人把這當作是人生追求的目標,可能還會被旁人嗤之以鼻,斥之為「小確幸」。
那到底什麼是成功?
我這幾年的體悟就是,人們常犯的一個很大的謬誤,是把財富、金錢、名譽、成就…這些事情當作是成功本身,而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犧牲掉快樂,並且告訴自己這樣的犧牲是必須的;另一種謬誤則是剛好與前述的情況相反,世上也有像這樣的人,他們認為快樂與財富、金錢、名譽、成就…等世俗所認為的成功標準本質上是互斥背離的,所以他們為了追求「真正的快樂」,寧願放棄所謂世俗標準的成功,以換得一種脫俗的清高。
不,事情其實不是這樣的,成功既不是財富、金錢、名譽、成就本身,更不是站在完全的對立面,為了得到快樂就必須捨棄掉或放棄追逐的事物,它應該作為一個完全不同性質的東西而存在,它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定義。
在這裡談談我自己親身的經驗。
我在「往風暴的中心走去」一文中提到,我在2009年選擇創業,原因是因為我對「不再探索自己的可能性、不再測試自己能力的極限、不能夠真正以獨立自由的姿態過著自己的人生」,這樣的自己感到害怕,所以我選擇創業,我想嘗試看看,「在沒有背靠的情況下,我可以如何經營自己的事業。」
在選擇創業的時候,我以為在追求勇敢地、獨立自由地活出自己的過程中,我會找到快樂,從此王子與巫婆會過著幸福和快樂的生活,但我當時的我顯然是太傻太天真了。
創業以後,我依然還是不快樂。
當然,我創業的頭幾年並不順利,一開始我因為不想跟前東家打對台,選擇做網路購物,每天超時工作,忙到沒日沒夜,還是沒有看到什麼收入,在外又屢屢受騙上當,平白損失金錢,這也就罷了,還經常被看輕、被冷眼對待,飽受冷嘲熱諷,就算回到家裡,處境也沒有好太多,荷包漸空,沒有收入,生活的煎逼,與家人言語的衝突與不愉快…負面情緒在日常互動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累積,讓整個屋子氣氛都十分凝重…於是我經常跟家裡說要外出,說是要談案子,其實是跑去附近星巴克上網打發時間,講好聽點是怕家人知道我沒事可做會擔心,講實話就是在逃避現實…
後來實在撐不下去了,開始接一些雜七雜八的案子貼補家用,WordPress 架站、SEO、小型行銷顧問案…只要能很快收到錢的我都做,如此這般攪和下來,是開始有點收入了,但午夜夢迴猛然驚醒,卻發現自己離當初創業的理想越來越遠…
我一度以為我的不快樂是因為日子過得辛苦、加上事業做不出成績所造成的,當然這些也確實是原因,但我的不快樂,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,只是我當時並沒有覺察到。
有一天,我看鄭弘儀和于美人主持的電視談話節目「新聞挖挖哇」,當天談話的主題是「歐吉桑的異想世界」,特別來賓是吳念真導演和紙風車劇團的創辦人李永豐,節目中,吳導和李永豐團長,談到他們發起「319兒童藝術工程」的初衷,319兒童藝術工程,是希望讓台灣每個鄉鎮的兒童,都有機會接觸到兒童舞臺劇與藝術活動,透過募捐或善心人士捐款,只要湊足演出的費用35萬元,紙風車劇團就會到那個鄉鎮演出。在節目中,主持人鄭弘儀問李永豐:「有哭嗎?」
「當然有哭啊」,李永豐回答。
那是他們第二場的演出,地點是在阿里山,李永豐的故鄉,要在當地演出,過程很辛苦,之前被拒絕了N次,然後籌錢、籌設備,十分艱辛,阿里山人口很少,才三千多人,演出當天就來了一千多人,從奮起湖、達邦部落…鄰近鄉鎮,老師載、家長載,大車小車翻山越嶺來到石桌看演出,李永豐當時想:阿里山很高,如果放煙火,那很多人都看得到,他打電話給平常配合的煙火廠商,請他表演節目結束後負責放煙火,電話裡什麼髒話都飆出來了,大意就是說,這是他紙風車的第二場演出,一定要成功,他就只有兩萬元預算,反正他不管,你煙火廠商看著辦,一定要幫這個忙…
…
當天表演節目結束,煙火廠商依約來放煙火了,李永豐和工作人員一邊看煙火一邊哭:怎麼還有?還有…
煙火放了十幾分鐘。
我也一邊看一邊哭。
就在那個當下,彷彿得到上天啟示一般,我腦海中浮現了一個聲音:「這就是我想要的。」
接下來的幾天,我很少說話,靜下心來,沉澱思考,慢慢地我把事情的前因後果理清楚了。
我真正不快樂的原因,不是因為日子過得辛苦,也不是因為事業缺乏成就,我不快樂的真正原因,是因為我內心深處,覺得自己對世界沒有貢獻,我其實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。
我在此前的人生,最大的一個思維謬誤,就是我一直在追逐成功,我以為等到我有成就了、有能力了,就可以回饋社會,然後對世界做出貢獻,但事情的真相根本不是這樣,事情的真相其實是:我在對世界做出真正貢獻的同時,我這個人才因此具備了價值,我也才會因此變得有所成就。
於是我開始認真思考:我可以做什麼?
我左思右想,得到的結論是,我這個人,其實真的沒什麼特別專長,就是懂一點網路行銷、SEO…這類的東西,剛好很多人對這些東西沒概念,要不然我乾脆出來分享,教大家怎麼做好了。
於是從2011年起,我開始在業界分享上課、當顧問,一直到今天,我還是在持續做這樣的事情,很多朋友會覺得納悶:以我目前的狀況,似乎不用再這麼辛苦的四處上課了,但如果這些朋友知道我當初為什麼會出來教書上課的心路歷程,就應該能夠理解我為什麼一直始終在這裡,沒離開過了。
我想跟你分享的是,成功其實是一種幸福感,是一種不枉此生,在自己即將離開世界時,那種「我的人生棒透了」的滿足感,我們真實的人生裡,有很多方式可以構成這樣的幸福感,財富、金錢、名譽、成就…固然都是解答,單純的生活安康、家庭美滿其實也是可能的選項,但在構成人生幸福感的諸多條件中,位於核心,有可能也是最重要,但也是最經常被忽略的一項,就是「影響力」,也就是你是否能對世界做出真正的貢獻。
談到成功,我們經常會論及一個人的先天條件(家世背景、長相…)、學歷、能力…等因素,就讓我們大方承認吧!這世界確實是存在不公平的,有的人確實就是與生俱來擁有別人沒有的優勢,這也讓他們相較於其他人,更容易獲得財富、金錢、名譽、成就,但請記得,擁有前面所提到的這些東西,不代表你就擁有幸福感,而只要沒有幸福感,你的人生,不管你擁有什麼,無論如何,都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的成功。
反過來說,生活單純的美好,確實也可以讓一個人懷有幸福感,但這並不代表一個人就只能滿足於在這樣的境界,即便沒有財富、金錢、名譽、成就,只要能對這個世界做出真正的貢獻,一個人還是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幸福感的,而誠如我前面所跟你分享的,成功,其實就是一種幸福感,也就是說,即便沒有財富、金錢、名譽、成就,一個人還是可能成功的。
所以,問題真正的核心,在擁有幸福感,擁有幸福感,就能算是成功,而發揮影響力、對世界做出真正的貢獻,是創造幸福感的人生試卷中一道大大的加分題,你只要真正明白這個道理,你就會知道,無論你是追求財富、金錢、名譽、成就,或者是選擇過單純美好的生活,其實都不與你追求幸福,得到成功的目標相牴觸,我以上講的所有東西,都只是你通往幸福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,你不應該把手段當作目的。
那麼,回到本文一開始的問題:人為什麼要打破自己的慣性呢?
我後來的領悟是:人之所以要打破自己的慣性,目的就是要讓自己在能力、思維、見識上,突破既有的境界,成為更好的自己,並為對這世界做出真正的貢獻做好準備。
打破慣性,成為更好的自己,為世界做出更多的貢獻,獲得幸福感,實現真正意義的成功,事情,就是這麼回事。
那麼,我們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了:如何打破自己的慣性?
我的幾點建議:
一、對人生有意識地做出選擇
大陸互聯網圈有一句話:「選擇比努力還重要」,我個人其實不太喜歡這樣的說法,因為這樣的說法過分神化選擇,同時刻意貶低了努力的重要性,但我也同意選擇確實是很重要的,特別是針對如何打破自己的慣性這件事,對人生有意識的做出策略選擇,起著決定性的作用。
大陸有一本書叫《躍遷:成為高手的技術》,這本書就如何對人生有意識地做出選擇這個議題有相當深入的探討,讀者有興趣的話不妨找來看看,我在這裡簡單列出作者所提示的重點如下:
(一)找出頭部(價值、差異化、身邊)
(二)持續專注
(三)快速迭代
二、學習、思考、實踐
每天學習,不僅是知識的堆積,同時要搭配思考。
我常常在臉書上半開玩笑的講,不要上太多課,因為學而不思,課上得愈多,人就愈是焦慮,愈是用框框條條把自己困住,這樣的情況,王國維稱它「見山不是山」,用佛家的講法,叫「所知障」。
我們必須理解到:學習是一個知識重構的過程。
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學習,我們重新組合自己的知識體系,納進新的、對我們有用的知識,淘汰舊的,我們不再採信的知識,而在一次又一次重組知識體系的過程中,我們不能只是囫圇吞棗地吸收知識,更重要的要有辯證的過程,也就是要去思考。
學習是戰術,思考是戰略,套句雷軍說的話:「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,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。如何不被現有的知識框架限制住,不斷地重構自身的知識體系,逐步達到「見山還是山」的境界呢?除了學習上課、勤加思考外,最重要的是實踐,透過實踐檢驗自己學習到的東西。」
三、從生命特殊的經驗中出發
我們生命中,往往會有一些對我們的人生發生重大影響的事件發生。
事件有大有小、有好有壞,我想跟你分享的經驗是:不要只是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事件本身上面。
你要知道,無論是什麼事,最終總會過去(人生除死無大事),所以,與其一直回頭去檢視這些事件當下造成的結果,不如去思考事件發生的原因、後續的影響,以及它們對你產生的意義,並從中找到自處之道。
「319兒童藝術工程」的啟發改變了我的人生,而我自己的人生中,像這樣深刻的、對我生命體驗產生巨大衝擊的事件,除此之外,其實還有好幾次,我並不認為我的生命歷程比別人特別,發生在我身上的事,想必在其他人身上也發生過,重點在於不要讓自己一直陷溺在當下喜怒哀樂的情緒之中,而是要有意識地辨認出那是對你有重大意義的人生事件,並從這些事件中出發,將其作為改變你人生慣性的起點。
突破
1. 成功是一種幸福感,人生的幸福感有很多來源,但有很大的一部分來自於你對這世界是否做出真正的貢獻。
2. 人之所以要打破自己的慣性,是為了讓自己在能力、思維、見識上突破既有的境界,成為更好的自己,為對這世界做出真正的貢獻做好準備。
3. 打破自己的慣性,成為更好的自己,可能讓你獲得財富、金錢、名譽、成就,也可能沒有,但只要打破自己的慣性,成為更好的自己,你就有更多的機會對這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,所以,無論如何,打破自己的慣性吧!
4. 如何打破自己的慣性呢?我的三點建議:
- 對人生有意識地做出選擇
- 學習、思考、實踐
- 從生命特殊的經驗中出發
.
Cover Photo by Joshua Earle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