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唸國中的時候,我們學校會發一張藍色的生活評量卡,小小的,放在胸前口袋,老師針對同學日常的表現即時加減分,比方說,幫忙打掃,加一分,上課吵鬧,扣一分,諸如此類的。
現在不知道學校還有沒有人這樣做,不過確定的是對岸已經把這樣的做法發揚光大,結合無所不在的監控機制和社會評價系統,徹徹底底的打造了一個生活評量卡大數據版的社會。
不過這不是我要談的重點。
國三時,學校利用週末上輔導課,或舉辦模擬考,考試空檔期間,我和幾個同學無處可去就會跑到 一二年級的教室溫習功課,準備接下來的考試。
有一天,我們班導師,把我叫到他面前。
「這是你的吧」?他揚起手,手上拿著我的生活評量卡。
「這是二年x 班同學打掃發現到,交給他們班導師,他們班導師再轉交給我的」,他接著說。
「他們班教室被弄得亂七八糟,現在人家要找你負責」,他看著我,意味深長的表情。
「可是,我只是去看書而已」,我紅著臉,為自己辯解。
「我知道,我相信你」,導師說,「但問題是你的確進入人家的教室,而人家撿到了你的生活評量卡」。
他把我帶到對方班級導師面前,交談了幾句,對方的導師看著我,態度並不算太嚴厲,「你得負責把我們班上環境恢復原狀,然後我們清點看看有什麼損失,如果有損失的話可能也要請你負責,這樣好嗎」?
於是我花了一整個下午打掃對方的教室,把對方的教室恢復原狀。
這件事情還有下文,兩天後,對方班上,又有同學來找我,說他們班上少了一支掃把,我們導師在班上挑了一支掃把,拿給我,讓我賠給他們。
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後,我長大了,才知道,這叫「當責」。
我們所講的負責,是針對自己能力之所在,義務之所在而負責,KPI 就是這個概念下的產物,我們要評估一個人是否能把一件事做好,就要賦予他相對應的權限,對一個無法掌控局面的人,要求他KPI 是不合理的。
當責不是這樣,當責是對結果負責,對人們投射在你身上的期望負責,單單只論負責,你只要把自己的份內的事情做好就可以,但是如果講當責,你就必須對最終的成敗負責。單單只論負責,你可以對缺乏資源、無法掌控的事情雙手一攤,說這不是你能負責的,但是如果要講當責,你除了必須對你能掌控的事情負責,對於你不能掌控的事情,你也還是要負責。
當責不專屬於領導人,但它是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必要的條件,我們對於領導者,有仰望,更有期待,我們希望他們能夠與我們有所不同,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承擔我們所不能承擔的,他們能夠背負我們所不能背負的。
比方說,一個領導者,當他下屬犯錯的時候,我們對他的期望,是認錯、是反省、是處理、是善後,是他們接下來會更有擔當,他們會越來越好,我們要的是這樣的許諾與期待,而不是嬉皮笑臉,漫不在乎的告訴我們:
「笑一笑就好」。